AOSC Wiki / AOSC OS / 安装指南 / .
其他语言: English

Installation/Retro_i486 (简体中文)

在 i486 设备安装 AOSC OS/Retro

本文适用于 i486 架构的设备上安装 AOSC OS/Retro。

注意§

选择一个 Tarball§

所有 i486 的 .tar 归档包都通用。任君选择即可。

注意:在选择 .tar 归档包时,请查看设备是否受支持,于此请参考 Retro/intro系统要求(x86)一节。

准备安装环境§

安装 AOSC OS/Retro 需要 Linux 环境,但我们暂时没有提供 Live 镜像。

考虑到安装此系统的设备配置较低,我们推荐使用 TinyCoreLinux 的 CorePlus 作为 Live 环境,接下来以此为示例。

警告:请确认你下载的是 CorePlus,只有它是可以引导的!

提示:如果设备内存太小或者不支持光盘/U 盘启动,建议拆盘安装。

先准备 Live 环境,在此推荐使用 dd 来写入镜像。若你在使用 Windows,可以尝试 RufusWin32DiskImager

# dd if=nameofimage.iso of=/dev/sdX bs=4M

其中:

在完成后,请启动到此环境。

附加提示§

准备分区§

对于在 i486 架构的设备上安装 AOSC OS/Retro,我们只介绍使用 MBR 分区表的情形。

在此推荐使用 fdisk 进行分区。有关此软件之问题,请参考 fdisk Manual

附加提示§

解压 Tarball§

在分区设置完成后,请解压 tarball 以准备安装。在开始解压前请挂载到欲安装分区。如下(在此假设安装到 /dev/sda1 ):

# mkdir /root/mnt
# mount -v /dev/sda1 /root/mnt

如果将把 /dev/sda2 作为 /home

# mkdir -v /root/mnt/home
# mount -v /dev/sda2 /root/mnt/home

之后解压 Tarball:

# cd /root/mnt
# tar --numeric-owner -pxvf /path/to/tarball/tarball.tar.xz

安装后配置§

在配置引导器之前为了避免问题,应做:

绑定设备和系统路径§

# mkdir /root/mnt/run/udev
# for i in dev proc sys run/udev; do mount --rbind /$i /root/mnt/$i; done

进入新系统§

进入 Chroot 环境:

# chroot /root/mnt /bin/bash

注意:此后命令全部需要在 Chroot 环境执行。

生成 /etc/fstab§

如果你在多分区上安装 AOSC OS/Retro, 则需要正确的 /etc/fstab。可用 genfstab

# genfstab -U -p / >> /etc/fstab

检查 /etc/fstab 文件是否正确,并做出一些必要的修改,比如删除 zram 所在的行。

更新,你的,系统!§

Tarball 更新周期较长,建议在启动前更新系统修复 Tarball 发布后发现的 BUG:

# apt update
# apt full-upgrade

配置引导器§

现在应开始配置引导器,在此将会使用 GRUB 作示例。

在 BIOS 引导下安装 GRUB 很简单,只需将引导记录写到某个启动设备内。大多情况下,装载引导记录的设备是硬盘比如 /dev/sda,不是某个特定分区。在此安装到 /dev/sda 为例:

# grub-install --target=i386-pc /dev/sda
# grub-mkconfig -o /boot/grub/grub.cfg

用户自定义设置§

AOSC OS/Retro 默认不带用户且不开启 Root 用户(你仍可 sudo 来获取超级用户权限),在重启进入 AOSC OS/Retro 之前应创建用户。

创建用户§

使用 useradd 命令添加用户(以 aosc 为例,下同):

请确保用户名只包含小写字母和数字。

# useradd -m -s /bin/bash aosc

加入用户组以提供必要特性支持,例 wheel 组可提供 sudo 权限:

# usermod -a -G audio,cdrom,video,wheel aosc

设置用户全名§

接下来设置用户全名:

# chfn -f "AOSC User" aosc

设置密码§

通过下列命令为用户设置密码:

# passwd aosc

启用 Root 账户§

虽不建议,但仍可设置 root 密码以开启:

# passwd root

注意:正经的 Linux 用户从不使用 Root 账户。

设置系统时区§

时区信息在 /usr/share/zoneinfo/<region>/<city>,以 Asia/Shanghai 为例:

# ln -svf /usr/share/zoneinfo/Asia/Shanghai /etc/localtime

设置系统语言§

编辑 /etc/locale.gen 移除需要的地区前的注释符号 #

接着执行 locale-gen 以生成 locale 信息:

# locale-gen

编辑 /etc/locale.conf 设置默认语言。例如设置为 zh_CN.UTF-8

LANG=zh_CN.UTF-8

注意:以后还可用 localectl 来做此事:

localectl set-locale "LANG=zh_CN.UTF-8"

设置主机名§

编辑 /etc/hostname 来设置主机名。例如设置为 MyNewComputer

MyNewComputer

注意:以后还可用 hostnamectl 来做此事:

hostnamectl set-hostname yourhostname

配置预设服务§

这将会使用我们的预设文件来启用一些服务,如 xdmNetworkManager

# systemctl preset-all